《傅雷家书》读后感(集锦1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傅雷家书》读后感1《傅雷家书》不得不说一本好书,其中蕴含了傅雷对艺术、为人、求学和爱情等看法。比如其中有两段对伴侣的看法写得特别好。摘录如下,也作为对自己的一个勉励吧。
对终身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事情总有正反两面:追得你太迫切了,你觉得负担重,追得不紧了,又觉得不够热烈。温柔的人有时会显得懦弱,刚强了又近于专制。幻想多了未免不切实际,能干的管家太太又觉得俗气。只有长处而没有短处的人在哪儿呢?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或事物呢?抚躬自问,自己又完美到什么程度呢?这一类的问题想必你考虑过不止一次。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有了这三样,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而且有了这三样,将来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风波也不致变成悲剧。做艺术家的妻子比做任何人的妻子都难,你要不预先明白这一点,即使你知道“责人太严,责己太宽”,也不容易学会明哲、体贴、容忍。只要能代你解决生活琐事,同时对你的事业感到兴趣就行,对学问的钻研等等暂时不必期望过奢,还得看你们婚后的生活如何。眼前双方先学习相互的尊重、谅解、宽容。
对方把你作为他整个的世界固然很危险,但也很宝贵!你既已发觉,一定会慢慢点醒她,最好旁敲侧击而勿正面提出,还要使她感到那是为了维护她的人格独立,扩大她的世界观。倘若你已经想到奥里维的故事,不妨就把那部书叫她细读一二遍,特别要她注意那一段插曲。像雅葛丽纳那样只知道love,love,love!的人只是童话中人物,在现实世界中非但得不到love,连日子都会过不下去,因为她除了love一无所知,一无所有,一无所爱。这样狭窄的天地哪像一个天地!这样片面的人生观哪会得到幸福!无论男女,只有把兴趣集中在事业上,学问上,艺术上,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ego),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觉得活得有意义。未经世事的少女往往会存一个荒诞的梦想,以为恋爱时期的感情的高潮也能在婚后维持下去。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想。古语说,“君子之交谈如水”;又有一句话说,“夫妇相敬如宾”。可见只有平静、含蓄、温和的感情方能持久;另外一句的意义是说,夫妇到后来完全是一种知己朋友的关系,也即是我们所谓的终身伴侣。未婚之前双方能深切领会到这一点。就为将来打定了最可靠的基础,免除了多少不必要的误会和痛苦。
傅雷的观念是艺术第一,爱情第二。所以他会讲,“无论男女,只有把兴趣集中在事业上,学问上,艺术上,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ego),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觉得活得有意义。”
这样讲不无道理。事业、学问、艺术这些可以内化为自我的东西,受自我控制,而爱情因为涉及一个不可控制的人,往往不能为你左右,从而会有许多牵绊。这个牵绊有好也有坏。再者,我们往往发现,更多时候,爱情是依附在事业、学问、艺术上面,或者说,当你拥有了这些,在爱情方面才有更多选择权。
《傅雷家书》读后感2一九五六年,傅聪回国度假,为上海音乐会做准备,父子在琴旁切磋。
明眸皓齿,最迷人的是一双清澈透亮的大眼睛。二十多岁的傅聪爽朗地笑着,右手潇洒挥离琴键半悬在空中,干净的白色衬衫衬出他修长的脖颈。仰头,望向父亲。
这么多年一晃而过,傅先生还是一如往常。严肃,甚至不苟言笑。但无论儿子成长到什么岁数,有过多少游历与见解,在他眼里,他还只是个孩子,只是一个只身求学异乡,使他迫切渴望与其书信往来的聪儿。
从未动笔写过一封家书,更甚,也未曾读过一篇。《傅雷家书》于我是启蒙读本,字里行间流淌着家庭的细腻与坚强。这部由各个连贯的图块拼合而成的漫漫长卷,令人震撼地描绘了四年来一对父母不曾间断的兴奋与焦灼共生的情感。从第一篇,到最后一篇,炽烈燃烧的牵挂之情从未熄灭,它无畏时局的动荡与翘首相盼的煎熬,远渡重洋,时刻为他乡学子的一颗赤心蓄柴积薪。细细读来,更像亲手铺展开一幅画卷,无论是工笔细描还是泼墨写意,都入木三分。
印象最深的还是傅聪比赛前后半年中父子的往来书信,两人几乎站在对立面上,对彼此的音乐见解持以反驳态度。字面不显,却能在笔下窥见一斑。在傅聪对于李赫特盛赞不绝的一笺长信中,不难读出一个正值人生巅峰辉煌时期的青年幸逢知己的狂热与惺惺相惜。他的情感就像他的音乐、琴法一样,像水,江河之水,只滔滔不绝地流出来,完全是自然的,而且是没有终结的。他写信,感叹人心神秘莫测的力量。
或许在读者看来,那神经敏锐的血统未尝不是一次少加思索的情感冲动,但最重击心灵的还是傅雷在信中深厚而娓娓到来的答复:
“中国哲学的理想,佛教的理想,都是要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
你会发现傅雷一方面和我们的父母一样,唠叨、牵挂、敏感、苛求、大事小事都不肯放心,另一方面,他又和绝大部分父母不同,他有着超凡的悟力、渊博的学识、澄明的人生哲学,他不只是询问、敦促、鼓励,而是用这一整套丰富的修养来爱和培养自己的孩子。从家国情怀到为人处世细枝末节,竭尽父母职责,表现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道德和良知。
或许教育也是一件难事。傅雷常常懊悔自己对儿子“过于严厉而低估其本身水平”的“失败的教育”,但在这346通家信中,我读到了作为父亲对儿子充分的启发教育: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是的,傅雷的教育,“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如他本人一样,如他的妻子一样,如他的两个儿子一样。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家庭濡染”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3人生一世,总是在追寻。寻山间鸟语,见花落花开;寻琴音乐语,感撩拨心弦;寻卷中乾坤,叹如梦人生。是的,每个人在世上都在苦苦追寻着,可又有多少人回眸看看背后一直支持你追寻的那个人?傅雷,就是这么一个在他孩子追寻旅途中给予极大帮助的人。《傅雷家书》是傅雷与儿子之间的书信,是傅雷思想的折射。全书无处不体现浓浓的父爱,但在关爱的同时,傅雷不忘给孩子进行音乐、美术、哲学 ……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的教育。
“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不管在信中或是用别的方式),比着光在脑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写下来需要正确精密的思想,所以写在纸上的自我检讨,格外深刻,对自己也印象深刻。”这是傅雷写给他儿子信中的一句话。傅雷每个月都 ……此处隐藏10514个字……。
人自爱其子,是一种自然的规律。生命有限,而傅雷却通过自己的儿女来延续自己的生命,让儿女学会对社会、对祖国、对世界负起责任来。在傅雷的文字之中,他高度负责的精神可见一斑。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他从父亲的书信里得到了无尽的精神养料,好像父母仍在身边,给他力量,突破冲重重的阻力,踏上一条完美的成长道路。
《傅雷家书》充分地体现了傅雷的思想,他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他无拘无束,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正因为这样,《傅雷家书》如山间清泉,如蓝天上的白云,如飘飞的雪花,如无瑕美玉。感情是那样的纯真和挚朴。傅雷对他的孩子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全方位教育。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舐犊之情之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这是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从傅雷的话语中我看到了作为父亲的他在儿子长大成才的道路上所灌注的心血,在童年时代是这样,在形如隔世的大洋两岸,不是依旧如此吗?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然不是像傅雷那样的伟人,但是他们给我的爱却并不比傅雷给傅聪的爱要少。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为我考虑。他们虽然不能讲出许许多多为人处世的大道理来,但是,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
书中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不仅如此,从书中我还感受到了家长们的用心良苦和他们给予我们的崇高的爱,正如傅雷在信中对儿子说:“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所以,《傅雷家书》拉近父母与我们的距离,让我们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亲情溢于言表,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和启迪。
同学们,读了以上读后感是不是深有启发呢?别忘了记录下来自己感受哦!
《傅雷家书》读后感14轻轻合上书,品味着书中诗般的文字、真挚的情感,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傅雷家书》虽说只是一部傅家书信的真实记录,但是通过这些飘洋过海,飞越大陆的书信,把千里之外的儿子与牵挂他的严父,亦如挚友,还有无微不至的母亲之间的情感紧紧相连,想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不禁热泪盈眶。
楼适夷说过:“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没错,透过家书,父子二人对艺术深入的探讨中,饱含父爱的关切。他为了儿子,从小聘名师教他钢琴,后来又送去波兰深造。儿子不断学习,父亲不断翻阅古今音乐典籍,从诗词歌赋到古典浪漫时期的经典,为儿子提供最恰当的建议,有多深的父爱,才有如此伟大,这才真是呕心沥血!这也就能明白傅雷家教多么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多么热切,他创造了无法达到的神话。从他对傅聪的指点中对我有很大启发:练习往往只是第一步,迈向成功必须靠理想和思想,灵魂便在其中。肖邦能在傅聪的琴键上重生,不是年复一年的磨练技巧,而是精神上的一致。“头脑是一切的总指挥。”
“美的音质来源于心的感受能力。”中国古典文化给傅聪以极大的帮助,常常捧一本书,品味五千年文明,欣赏汉唐风韵。人生活中不作文/仅仅有疲惫、劳累,更有诗意,使人开朗,给人以奋斗勇气。傅聪曾说:“诗词在手边越读越爱它们,也越爱自己的祖国,人在他乡,心永在家乡,永在中国。”这与傅雷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学艺术在于为人民服务,做人、做教育家,给他人经验、借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就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拥有一颗真挚的心,才能撑起人生的境界,故赤子永不会孤独,没有鸢飞戾天之心,便不会失落,以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积极面对世间百态。”傅氏父子不断进步,至死也铭记于墓碑上。永留于心。傅雷总害怕儿子成名后高傲自大,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儿子谦虚做人,严谨做事,心中要有人格的尊严。傅雷夫妇的心血体现在傅聪的一言一行上。几年前,在西安音乐厅偶遇傅聪先生,看到先生在后台准备演出,与书后照片相似,我一眼便认出了他,举止儒雅,举手投足间溢满了的是教养,虽只是看到先生的侧影,但对傅氏家族的敬意油然而生,也不禁感叹傅雷教育的成功。
傅雷家书,伴随一生,带来的收益存于心里,即使傅聪没见到父母最后一面,但家书勾画出了他们的真情,“润物细无声”,合上书本,回味这些家书,对我做人、处事、立身具有极大的教育启示,受益终身。
《傅雷家书》读后感15翻开《傅雷家书》,一封封深情的家信映入眼帘,父母的谆谆教导、孩子的感恩之情,不觉已流入心间。
《傅雷家书》,创作于9~9经历了___初期,___前,傅聪去波兰留学。此后与父亲傅雷常常书信来往。___时傅雷家遭到抄家,傅聪的书信只剩下残余的几通,所以文章中大部分为傅雷对傅聪写的书信,故名“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书信,还是傅雷和傅聪交流艺术的平台,处处可见深厚的艺术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笔中,我们还能够感受到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即使相隔万里,依然不减。
家书中最常见到的,还是关于音乐的资料。父子俩时常在家书中畅谈自我对音乐的见解,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对艺术家的评论。傅聪曾获得第五届肖邦钢琴比赛第三名,是有名的钢琴家,受过国内外知名音乐家的赞誉。这些功劳与他严厉的父亲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对小时候的傅聪严加管教。那时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围的上海孤城,连大气中都弥漫着一种罪恶的毒氛。傅雷先生不让孩子去街头游
玩,他把孩子关在家里,培养他的音乐和文化。他还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他要求孩子生活俭朴,学习认真,每一天都要监督傅聪不停地连上几个小时
的琴。可是傅雷并不是死板的教育。有一次傅聪正练着琴,突然来了灵感,弹着弹着就跑到自我的调上了。父亲察觉到异常,便走下楼来。傅聪吓得赶忙回到谱子上
去。但这次,傅雷不仅仅没有责备傅聪,反而叫他弹自我创作的曲子,父子俩一齐研究,并将刚才的曲子命名为《春天》。
傅聪长大后远出家门出国留学、演出,傅雷的家书也一向陪伴着他。傅聪在外艰苦奋斗时,家书便是他唯一的慰藉。9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妇戴着沉重的精神镣铐,离开了这个世界。两个多月后,当傅聪从一位法国朋友那里得知噩耗后,顿时天旋地转,热泪纵横。
人爱其子,胜于一切。傅雷对孩子所灌注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信中。傅聪在异国他乡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信念与精神。使他在海外孤儿
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身边给他教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拥有更多的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走自我正当的道路。他拒绝与祖国敌对的国家
的邀请,从不做有损于祖国尊严的言行。这种热爱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万里之外给他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
傅聪在艺术上的造诣,离不开父亲傅雷苦心孤诣的教诲。傅雷已去,家书仍留。傅雷家书给我们带来的爱与精神,永远影响着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