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4-06-12 16:57:36
【精品】大班数学教案五篇

【精品】大班数学教案五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目标:

1、仔细观察钟面,探索发现整点和半点时分针和时针的位置规律,学会辨认整点和半点。

2、初步感知时间的重要性,懂得时钟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准备:

1、每人一个活动的钟面。

2、实物钟人手一个,五角星若干。

过程:

(一)、认识整点:

1、讲述故事《小明的秋游》。

“小明去秋游了吗?怎么没去成?他应该几点钟起床,他是几点起床的?小明到幼儿园是几点钟?他为什么会迟到?他是几点钟睡觉的?”

2、探索发现整点时分针和时针的位置规律。

(1)观察四个钟面,找一找它们的秘密。

(2)与幼儿一起归纳:分针指向阳花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钟。

3、请幼儿用身体表现几点整。

4、请幼儿在活动的小钟上拨已每天睡觉和起床的时间,彼此交流。

(二)、认识半点:

“刚才发现有的小朋友睡觉的时间是这样的?这是几点?”(出示半点钟面)

(1)找一找半点钟面的秘密。

(2)帮助幼儿半点时针和分针的规律,重点时针在两个数字中间的规律。

(3)幼儿用身体表现半点。

(三)、幼儿在实物钟上互相游戏。(一个拨一个说时间,说对的给一个五角星)

(四)、结束部分: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拨钟。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一、引言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的、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运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兴趣的数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开展数学活动应更多的通过真实问题的情景产生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并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

  二、活动背景

新纲要要求幼儿“应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和合作能力。”在前些阶段,本班幼儿已经学习了8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对于数的组成和分解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幼儿学习并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能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在《和9做游戏》的数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分解和组成的经验,同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三、教学要求

1。探索9的分合,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意识;

2。引导幼儿用9的分合知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用适合幼儿的方式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掌握9的分合。

  五、教学过程

1。从操作中探索9 的分合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9个双色的圆片,并且还要和这9 个圆片来做游戏呢!大家可要看仔细了。”教师念儿歌并把9个圆片撒在盒盖上,此时,圆片撒在地面上的结果是4个红色的和5 个绿色的圆片,教师用数字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结果。

(2)撒圆片

A。教师强调要求:把9个圆片握在手里,同时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把圆片轻轻地撒在盒盖上,看看撒出来几个红的和几个绿的,把它记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一次,记录的结果和撒出的结果要一样,如果撒出一样的结果那就不需要再记录。

B。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次都要撒9个圆片,并按要求记录。

2。对照检验,相互交流

A。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结果,教师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

B。幼儿对照自己的记录结果,找一找,自己记录单上有没有不同的记录,看一看,一共有几种记录结果。

C。教师出示一张排列有规律的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和刚才记录过的记录单有什么不同。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

D。整齐而又响亮的念一遍排列有规律的分合式。

3。应用

(1)笑脸娃娃捉迷藏

A。教师请出9个磁性娃娃笑脸

师:“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娃娃笑脸都来找我们做游戏了,它要和我们做个《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幼儿:“愿意”教师把9张笑脸展示在黑板上说:“9张笑脸咪咪笑,一张笑脸在板上,几张笑脸藏起来?”幼儿:“8张笑脸藏起来。”师:“9可以分成1和几?几和几组成9?幼儿:“9可以分成1和8,1和8组成9。”

B。用同样方法可请个别孩子回答。

(2)游戏《拾花瓣》

师:“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真美啊!你们喜欢吗?”幼儿:“喜欢”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我的小花园》的歌吧!”师幼齐唱歌曲一遍。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教室也象小花园一样的美丽呢?”幼儿:“想”师:“你们看,草地上有那么多的花瓣,我们听音乐去拾花瓣吧!”教师讲解拾花瓣和贴花瓣的要求:听音乐去拾花瓣,并且看看花瓣上面的分合式,其中的方框中应该是数字几,就把花瓣贴在相应的花盘里。

第一遍游戏:教师请女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黄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二遍游戏:教师请男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红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三遍游戏,教师请全体孩子一起去拾花瓣,一次拾二个花瓣,集体检查并纠正。

全体幼儿唱《我的小花园》结束。

六、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进行很顺利,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也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记录下结果,活动结束后,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反思,认为有几个比较成功的地方:

1。提供的材料丰富且易于操作;

2。提供很大的操作平台及思维空间,也不急于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重视活动延伸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操作并作好记录。

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作用、教师站在幼儿背后,全体幼儿都能主动去操作、尝试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活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去深深的思考:。在孩子们操作的环节中,当我提示孩子们操作即将告一段落,准备进入下一环节的时候,有位孩子兴致正浓,表示还想玩,但我为了活动按时有序的进行,我用“商量”的语气告诉他:“等会儿再玩”,活动结束后,他果然非认真的再操作,一直把9个圆片的结果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全都记录下来为止。我们都知道,数学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孩子在操作学习,可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给孩子充分的操作时间还是必要的,反之,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强加给孩子,同时也体现不出操作真正的意图。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教学活动目标

1、学习按照物品的不同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并记录分类标准。

2、能正确表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活动准备

1、实物玩具:分别有大小不同的、人物和动物的指偶玩具若干e大小不同的、红色和黄色的、有图案和没图案的铃鼓若干;有大和小的、黄色和红色的小皮球若干。

2、实物文具:分别有厚和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书若干;有大和小的、塑料和铁的、双层和单层的笔盒若干;有条形和方形的、白色和黑色的橡皮擦若干。

3、分类盒、记录纸、玩具标记卡、文具标记卡、笔若干。活动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以“小熊商店要开业”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引导语:小熊商店要开业了,请小朋友帮忙整理商品货柜。

2、以“帮小熊商店整理商品”的游戏,复习按商品的某一特征分类,并把分类的方法记录在记录纸上。

(1)引导语:请小朋友选一种物品看一看,想一想,这些物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可以怎么分。把你分类的方法记录在记录纸上。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他们是否按物品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3)师幼分享交流:你分的蛤才能?按什么特征来分?是怎么记的,自己看得懂?(如分球:我是按球的大小来分,并在记录纸上画大圈和小圈。)

3、引导幼儿在刚才分类的物品中再找出另一种特征,按物品的另一特征分类。

(1)引导语:你们看一看,你分的这个物品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特征,还可以怎么分?

(2)幼儿再次操作,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同类商品中的不同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要求幼儿分一次记一次。

(3)师幼分享交流。

引导语:请你看着你的记录纸说说,你分的是什么?怎么分?有几种分法?(如:我分的是铃鼓,有3种分法,按铃鼓的大和小分,又按铃鼓有图案和没图案来分,再按铃鼓的颜色来分。)

4、幼儿分组操作练习,巩固不同物品进行多角度分类。

(1)整理餐具:出示操作材料《多角度分类》中的餐具卡纸,先选择一种餐具,观察这种餐具的不同特征,再按照这种餐具的某个特征分一分,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每分好一次就要记一次,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整理食品:出示操作材料《多角度分类》中的食品卡纸,玩法同上。

(3)整理玩具:按照柜子上的标记整理玩具,整理完一种就说一说分类的理由。(如:我是按指偶的大小来分的。)接着再按第二种标记整理……

(4)整理文具:玩法同上。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数学区投放相关的材料,鼓励幼儿按照物体的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

2、游戏活动:在玩“超市”角色游戏中,引导幼儿将物品归类摆放。

3、生活活动:引导幼儿用多角度分类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品整理问题,养成做事有序的习惯。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基本的统计方法,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敢于尝试和探索,愿意与同伴合作。

活动准备:

1.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张

2.幼儿人手一张白纸、记号笔

3.铅笔、胶水、剪刀、书本学习用品若干份

4.多功能厅有风扇、桌子、喇叭、空调、相框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上了大班,我们用到了许多学习用品,怎样才能知道箩筐里有哪些学习用品,分别有多少呢?

小结:像这种先要把统计的物品分一分类,再数一数,最后再把统计结果记录下来,就是统计。

二、自由探索,尝试统计

1.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学习用品的数量。

师:老师在每组桌上放了学习用品,请你用自己的方法统计箩筐里的东西,并记录结果。在统计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哦,别统计错了。好的,去试试吧。

2.交流统计结果

师: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的统计结果?

小结:小朋友都运用了先画出物体标记,再记录数量的方法进行了统计。

三、观察讨论,认识条形统计图

1.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记录方法,看这张图上记录了哪些物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说说它们各有多少?谁的数量最多?谁的数量最少?

3.你们怎么一下子看出来谁多谁少的?

4.和刚才你们记录的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像这种有横轴、纵轴,用条形来表示物体数量的统计,叫做条形统计图。可以通过观察高矮,一眼看出数量多少,速度快又方便。

四、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你们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了吗?现在四个小朋友一组,每一组有一张大统计纸,小朋友分工合作,将多功能厅里的喇叭、相框、空调、桌子、风扇进行统计。

3.展示幼儿统计图,交流分享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讲一讲你的统计图,你统计了什么?什么物品最多?什么物体最少?谁还想说一说?

五、活动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用到条形统计图,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个条形统计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条形统计图统计了什么?有多少?你能一眼就看出来什么东西最多?什么最少吗?

原来条形统计图有这么大的用处啊,可以不用数数就能一下子看出物品的多少。回去后我们再去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条形统计图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知道十几个物体数就是比10多几个的物体数。

2、在确定某一集合中有10个物体的基础上,尝试以10为单位进行15以内的对应计数,并学习用相应数字表示计数结果。

3、愿意在数学活动中按规律归纳出快快速数数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活动准备:

1、果篮一个、当地时令水果十五个(其中十个水果放于果篮中,另外五个分成两个,三个)分别用一块布遮挡住。

2、1-10的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数水果”。

通过"数水果"活动,感知十几个物体数就是比10多几个的物体数,知道可以用15以内相应的数字表示。

1、数篮子里的水果,确定篮子中的水果数量。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数字10。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一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数一数篮子里面有几个水果,好吗?怎么数呢?一共有几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这个数字10是表示篮子里有10个水果。(教师把10个水果在幼儿面前放回到篮子里)

2、分别根据桌上三组水果的数量,确定每组水果和篮中水果合起来一共有几个水果。

(1)教师手指桌上一组被布遮挡住的水果,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并同时掀开布)那篮子中的10个水果和这1个水果合起来一共有几个水果呢?(引导幼儿说出一共有11个水果)11个水果比10个水果多几个呢?11个水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谁愿意上来找一找11在哪里?(教师协助幼儿把找到的数字11贴在黑板上)

(2)依次进行另外两组水果(12个水果、13个水果)的计数学习。

二、观察挂图,分析图和数字的意义。

1、带领幼儿观察挂图,分析图意,明确图中篮子里的松果和其旁边的松果是一组。

教师:小朋友,图中有三组松果,1、2、3。(教师边数1、2、3,边用右手掌顺着篮子底端随着语速慢慢移到旁边的松果下方)每组松果都有一部分在篮子里,一部分在篮子外面。

2、 使幼儿了解每一个篮子中都有10个松果。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每个篮子里有几个松果?

3、带领幼儿尝试以10为单位进行15以内的对应计数,知道图中数字的意义。

(1)教师:下面我们要比赛数果子。看谁能最快地知道第一组一共有几个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为什么数得这么快?(教师引导幼儿知道根据篮子中10个松果接着计数篮子外面的松果数数,速度会快)第一组松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图上有这个数字吗?在哪里?(教师展开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的数字)哦,这个数字x可以表示第一组一共有x个松果,我们就在第一组松果后面开始画一条线到这个数字,把松果和这个数字连起来。

(2)教师:下面两组分别有几个松果呢?表示它们的数字在哪里呢?看谁数得快,找得快。(教师鼓励幼儿从10开始接数确定下面两组松果分别有几个,并鼓励幼儿找出相应的数字进行连线)

《【精品】大班数学教案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