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4-02-08 11:43:46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范文6篇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范文6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教材内容分析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单元书119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在直线上植树问题的解题规律。

2、会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方法进行解答。

3、经历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体验比较、区别学习方法。

4、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应该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入手,逐步发现隐藏于不同的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认真观察分析,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复习回顾

(1)教师: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探讨了有关植树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中有哪几种情形?解答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交流。再组织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①两端都要栽:植树棵树=间隔数+1

②两端都不栽:植树棵数=间隔数-1

③只栽一端:植树棵数=间隔数 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交流。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练习二十第1题。

①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小组讨论:当大钟敲5下时,前后共有几次间隔?平均每次间隔时间有多长?

③大钟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呢?

大钟敲12下,共有11次间隔,所以共需时间是:2×11=22(秒)。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教材练习二十第3题

教师:从王村到李村之间设电线杆,会有几种情况?

学生在小组中根据分析的情况,独立解答,并相互交流。根据可能会存在的三种情况,分别有三种解答结果。

a.16-1=15 200×15=3000(米)

b.16+1=17 200×17=3400(米)

c.200×16=3200(米)

教材第119页思考题。

教材练习二十第4题。

①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观察示意图,小组讨论:有多少个间隔?有多少盏灯?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封闭路线上植树时,间隔数=植树棵树。(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3号在1号队员的前面,1号队员不是第4名,而3号队员不是第1名,所以3号队员是第2名,而1号队员是第3名,当1号队员第3名时,由于号码名次不同,所以2号是第4名,4号是第1名。

所以排名是:

1号 2号 3号 4名

第3名 第4名 第2名 第1名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可能会说出:大钟敲5下,共有4次间隔,平均每次间隔时间是8÷4=2(秒)。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教师指名汇报,然后集体订正。

组织学生议一议,然后汇报。汇报时学生可能会说出:共有三种情况:

a. 两端都设有电线杆。

b. 两端都不设电线杆。

c. 只在一端设电线杆。

学生讨论后汇报,汇报时可能会说出:1号第3名,2号第4名,3号第2名,4号第1名

三、应用练习

(1)一度长180米的大桥两侧,每隔30米安装一盏路灯。

①两端要安装,需路灯几盏?

②两端不安装,需路灯几盏?

(2)小刚到电影院看电影,他前面有8排,后面有9排,左边有15个座位,右边有17个座位。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每排座位一样多 学生独立练习,然后小组交流。

指2名学生板演,再集体订正。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解答。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初步感知

1.播放片头,揭示两种写法

师:这是老师喜欢的电视节目,它在什么时刻播出?

电视画面上是这样写的吗?

这两种写法都能说明节目什么时刻播出吗?

2.汇报调查结果,进一步丰富感知。

师:你最喜欢的节目是在什么时刻播出的,它们的对应时刻是上午、下午或晚上几时几分?谁愿意把你们前两天调查的结果告诉大家。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略)

3.比较不同,揭示课题

师:现在黑板上出现了两种计时法,它们相像在什么地方,不同在什么地方?

师:这种用0-12时来计时,而且要指明上午、下午、晚上的计时法叫普通计时法。(板书:普通计时法)。第二种不用加文字说明,只用数字0-24时表示的叫24时计时法。(板书读题:我们今天要研究24时计时法)

二、观察比较,探究特征。

1.明确学习目标

你想研究有关24时计时法的什么内容?

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24时计时法?(当场解决: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银行,车票,邮政,电视,电脑等)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它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样的关系,怎样互相转化?怎样计算经过的时间?

2.小组探究解决问题

问题一: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猜一猜:为什么叫24时计时法?

看书自学:

课件强化:(课件:时钟走2圈):24时计时法,第一圈跟普通计时法一样,第二圈时针所指的钟表上的数要分别加上12。(为什么加上12?)不叫下午1时而叫13时,下午2时叫14时…晚上12时叫24时。

问题二:

师:24时计时法是这么一回事,大家明白了。那它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样的关系,怎样互相转化?谁来试试。

1.尝试练习

师:我用普通计时法问,你用24时计时法答:我们上午7时30分到校,(生:7时30分)下午4时30分放学。(16时30分)。中午12时,晚上12时,

用24时计时法问,你用普通计时法答 ……此处隐藏3179个字……本班学生经过一年的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他们能从教师出示的图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有条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也具有一定的互评意识。全班学生学习数学普遍感觉轻松、愉快,上课思维活跃,勇于回答问题。在一年的小组、同桌讨论学习中,大多数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都有所提高。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师:小朋友,你们说世上谁最好?

生:妈妈。

师:老师知道你们都很爱妈妈。有一群小蝌蚪(出示许多带有算式的小蝌蚪图片)也很爱它们的妈妈,但是妈妈去捉害虫了,它们找不着,怎么办?(出示贴有6,18,12的青蛙图片的小黑板)

生:(纷纷说)我去送它,我去送它。

师将算式卡片发给学生,大家按座位的顺序将写有算式的小蝌蚪送到妈妈身边。(这时录音机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贴完卡片,学生争着发表意见。

师:咱们一起检查吧。要求看算式,说口诀。

在39这张卡片处,学生互相对视,流露出不知所措的神情,都说找不对,却不知怎么办,这时老师从课桌里抽出一张写有数字27的青蛙图片,学生高兴地说:就是它,就是它。

师:(指着算式请全体学生把三九二十七的口诀说出来)妈妈找到了,你们知道在找的过程中,我们用了什么方法来帮助这些小蝌蚪吗?(生争先恐后发表意见。)

(师板书:乘法口诀)

(二)接力赛(教材第19页练一练第1题)

师:下面我们用乘法口诀来进行接力赛。(出示三块小黑板,上面各有几道用白纸盖着的算式。同时宣布比赛规则。)全班分成三组,用红、黄、蓝三色粉笔作为各组的接力棒。各组的第一位同学撕下算式上的白纸并写出得数后,将接力棒传给第二位同学,依次顺延直至所有

的算式全部算完。以速度和正确率决出优胜组。

随着一声开始,各组学生都投入到紧张的比赛中。

比赛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师生共同检查每组所写的算式,同时说出口诀。老师给优胜组同学每人奖励一颗小星星贴在头上。

(三)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你们会用口诀做算式。看着这幅图,(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练一练第2题的教学楼)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有多少扇窗户。

生2:我想知道这座楼有多高。

生3:我想知道楼里有多少学生。

师:大家提的问题可真不少,谁能用口诀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些问题?

我能,我能,许多小手举起来。

生1:我看到图上画了五层楼房,每层有8扇窗户,五八四十,就知道有40扇窗户。

老师进行引导,用手指大门。

生1:(大声说)三十九扇窗户。(老师对他翘起大拇指,奖励他一颗大星星,全班同学一起夸他。)

生2:我觉得有多少同学这个问题好像不能用口诀来解决。

师:如果每班的人数都一样时。(拖长调)

生:可以用乘法。

师:怎样用乘法?

生:还要数数有几个班。

师:每班人数都一样吗?

生:每班人数不一样时要用加法计算。

师:现在我们不知道每班的人数(指着黑板旁的问题库),怎么办?

生:放在问题库里。

生3:你如果告诉我每层楼有几米,我可以用乘法口诀计算出楼房的高度。

师点击课件,出示每层楼房高约3米。生齐呼:三五十五,楼房高15米。师指着约,学生们又说楼高约15米。

师:你能把这道题的计算过程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吗?(学生们拿出本子来做,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

师:(出示课件,教材第19页第3题)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谁在干什么?

生1:小熊买玩具汽车。

生2:小象是售货员。

(课件显示小熊和小象的对话。小熊:3张5元,1张10元。小象:正好。)

师:你们仔细观察图以后,同桌分别扮演小象、小熊进行对话。

师: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小熊买一辆玩具汽车花了25元。

生2:我知道这辆车的价钱是25元。

生3:小象不用给小熊找钱。

生4:每辆这样的玩具汽车价钱都是25元。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在这次购物活动中,我们又一次用到了乘法口诀。现在快快把这个过程写在本子上吧。

师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35=15+10=25(元),随即把它写在黑板上。

师:这个算式有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发现:325。应分步列式:35=15,15+10=25。)

(这时,让学生趴在课桌上稍作休息。老师将写有教材第24页练习一第1题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从中提出哪些乘法问题?能解决吗?先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师:刚才我参与了几个小组的讨论,同学们提的问题还真不少。老师这也有几个问题,看看和你们的问题一样吗?

课件出示问题:

(1)买体育用品花了多少钱?

(2)买学习用品花了多少钱?

(3)买玩具花了多少钱?

师:把你的计算口诀告诉同桌。(同桌交流后,用课件显示计算过程和口诀。)

(四)师生共同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1:我能用乘法口诀算出我家住的楼有多高。

生2:我买东西能用乘法口诀算账了。

生3:我能很快地算题了。

师:这节课你们学的东西真多,把2,3,5的乘法口诀运用得又快又对,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五)布置作业:教材第19页第4题

〖教学反思

1.从生活引入,密切联系实际。

本节课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规律,留意身边的事,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懂得学好数学就能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2.鼓励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要问,有什么不同的问题呢?你能解决吗?你怎样列式?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每个人都争着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枯燥的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融入到有趣的数学活动之中,使智慧的火花越燃越旺。

〖案例点评

执教教师能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精心备课、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重视在教学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潜能,也尊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创设出宽松、愉快、自由的学习空间,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合作交流,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问题,使枯燥的数学变得亲切、生动、有趣,也使学生成为数学活动的主人,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范文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