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于永正看图作文课赏析

时间:2024-02-08 11:24:27
特级教师于永正看图作文课赏析

特级教师于永正看图作文课赏析

【阅读导语】

这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广西桂林上的一节五年级的看图作文课,他精湛的教学技艺赢得了听课教师的高度赞誉。“激励性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而他对学生作文的激励性评价的话语,更是给老师们留下了不灭的印象。

上课伊始,教者快速地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头上有四根毛发的戴红领巾的小男孩,取名四毛。四毛是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人很聪明,学习也呱呱叫,考试成绩常名列前茅。可他有个毛病,就是粗心大意,外号叫“小马虎”,特别是做数学题,不是丢这,就是漏那。他还好耍小聪明。这一次的数学考试他得了“66”分,教数学的丁老师要求同学们必须拿试卷回家给家长签字。这可怎么办呢?于是,教者自演“丁老师”,另请一女同学扮演四毛与教者对演在课堂上发生的剧情——

“丁老师”为班里这次考试成绩差作生气状,特别点名批评了“四毛”,并要四毛拿试卷回家让家长签字,四毛请求丁老师这次就不要让家长签字了,丁老师不允许,四毛作懊丧状。师生表演都很投入,听课的老师们不时发出笑声和报以掌声。

“四毛”在懊恼之时,把试卷倒过来一看,哟!“66”不就变成“99”分了吗?!于是,他灵机一动。接下来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在同学们思考、想像、交流的基础上,于老师又请一男同学演四毛,教者系上围裙扮演四毛妈。

四毛妈嘴里夸赞四毛聪明,手里正操刀做“红烧鱼”准备慰劳四毛。四毛心神不安地走回家,把倒拿的试卷递给妈妈看,妈妈看到“99”分先是一阵高兴,当发现真相后作生气状,边擦眼泪边训斥追打四毛。四毛表示下次一定要细心做题,妈妈最后给四毛的试卷签字。师生表演惟妙惟肖,会场不时发出笑声,特别是对其中几段精彩的对白,听课教师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大家已看到了画图和表演后,教师要求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像,大胆的扩展,写一篇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的作文。教师鼓励同学们给所写的故事起个吸引人的题目。学生先后拟出的题目有:《一件惭愧的事》、《一张倒过来的试卷》等,一生拟题为《“66”和“99”》,教师引导该生把“和”改换为“变”,使其更具吸引力。教师强调说,对《“66”变“99”》仍不满意者还可另想其它题目。题目拟定后,作文分两部分由两大组同学写,一组写丁老师在课堂上讲评试卷和批评四毛的情节,这是“上集”。“下集”则从四毛放学回家一直到事情的结束。教者强调,一定要发挥自己的才能,展开自己的想象,认为怎样合

适就怎样写,怎样有意思就怎样写,给15分钟的写作时间,写完后要读给听课的老师们听,看哪个同学读的作文能得到老师们的掌声。于是,学生开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以上是第一节课的教学梗概。以下选取几个同学念读自己所写的作文,我们着重从教师的训导方面看看教师的评价是如何体现出“激励性”这一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的。

师:(15分钟后)写好的同学请举手(不少学生举手)。写完的同学把草稿念一念,一念就能发现毛病,读是修改作文的最好方法。

(请一男生上台读“上集”,生“念”师“训”,修改效果很好,台下不时发出赞许的笑声。限于篇幅,略)

(再请一位女生念读“上集”。)

生:(读)《“66”变“99”》。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时一定很奇怪,“66”怎么会变成“99”呢?事情就发生在四毛的身上。四毛,你们不认识吗?他就是三毛的弟弟呀。

师:好,你们看,她用的是什么开头方法呢?先提个问题开头,然后结合进行人物介绍,这就好往下接了。

生:这一天,天气格外晴朗,丁老师满脸怒气的夹着一叠试卷走进教室。

师:既然丁老师心情不好,干脆把天气改为下着小雨,这样的环境使得老师心情更难过。晴朗就不衬了。写景要注意起衬托作用,根据人的心情来写。因为这是想像作文,是允许的。

生:“砰”的一声,丁老师把试卷重重地放在桌子上。

师:“重重地”这个词语用得好,把丁老师的心情表达出来了。如果我改作文的话,一定在“重重地”下面划三个红圈。这句话写得太真实了,真实就是美。

生:然后严肃地说:“真想不到,这次数学考试我们班竟考得这么差!”

师:这不是“严肃”,你看该怎么改?

生:“难过”。

师:好。

生:说完,丁老师在讲台前来回踱着。他突然转过身,“你看,就连平时成绩名列前茅的四毛也只考了66分!”丁老师大吼一声:“四毛,你上来!”

师:嗬,够厉害的了!不过你当老师时可千万别学丁老师这个样。(笑声)

生:四毛战战兢兢地走上讲台。

师:“战战兢兢”,说明四毛心里害怕极了。这个词用得好。

生:丁老师立刻拿起试卷给四毛看:“你看看,多少分呀?才66分!唉——你、你……7×3你怎么会等于2呢!这是怎么回事呀?”四毛低着头小声地说:“我……我不管它三七二十一就写了个‘2’啰。”

师:“写得好,感情体会多深啊。”

生:丁老师听罢更生气了,“什么?你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写了?这还像个学生的样子吗?!”四毛听了,胆战心惊地说:“我今后一定改。”丁老师严厉地说:“把试卷拿回家去签字!”

师:“拿回家去让家长签字”,要加个“家长”。

生:四毛听了,小声说道:“这回就别……”

师:“小声道”应该换个什么词才能把四毛的心情表达出来?我相信你有这个本事。

生:“恳求”。

师:还有比“恳求”更恰当的吗?

生:“请求”。

师:还有比“请求”更恰当的吗?

生:“乞求”。

师:“乞求”重了,还没到那个地步。

生:“哀求”。

师:他还没哭呀,还没难过到那个程度。咱们的汉语词汇可丰富啦,再想想,还可用什么“求”?

生:(沉思,老师略加提示,有所悟,兴奋地——)“央求”。

师:太好了!接着往下念。

生:“丁老师,下回……下回我考好了再让家长签字,行吗?”丁老师听了更生气了,他大声地吼道:“去!回家让家长签字去!”四毛听了,无可奈何地回到座位上,耷拉着脑袋不说话。

(说到此,台下听课的教师热烈地鼓掌)

师:好极了,特别是后半部分写得多具体啊!你看,老师们都给你鼓掌了。就凭你后面一句的描写也该得100分。

(再请一女同学读开头部分。)

生:四毛是一个可爱的孩子,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他长着一个大脑袋,头上长四根毛。

师:“四根毛?该怎么说?”

生:头上长着四根头发,一个大耳朵。

师:“一个大耳朵?是单耳吗?”(笑声)

生:一双大耳朵。身上穿着一件黄色的上衣和一条绿色的裤子;脖子戴着一条红领巾,人人见了都说这孩子 ……此处隐藏748个字……感谢同学们的鼓励,表示下次还要跟同学们“玩”,还要更“幽默”,更“风趣”。

【评析】

于老师的这节作文指导课其特色是多方面的。例如——

一、画与演结合,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写作材料

看图作文离不开图。一般教师的看图作文教学多为借助现成的图,上课时张贴即可。而于老师却是即兴式地现场作画,他的简笔画技法娴熟,快速几笔,就能使“四毛”形象跃然黑板之上。作画时教者还边画边述,这更是任何“贴图”都难以比拟的。在简笔画的基础上,教者又与学生进行了故事情节的`表演,一位年近花甲的老教师,表演是那样的投入。他扮演丁老师作生气状时,来回踱步,语言生硬,怨怒不已;而演四毛妈时,系上围裙,操刀弄鱼,先喜后怒,活脱脱一个母亲形象。教者精彩的表演,使同学们形象地感知了写作材料。作画提供的是静态材料,而表演提供的则是形象可感的动态材料,画演结合,静动相伴,把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感觉都调动起来,看得清,听得真,感觉深,这样创设情境的供料作文体现了“从内容入手”的要求;如此地“供料”自然也就人人都有“料”可说可写了。

二、练与训结合,切实地增强学生炼词炼句的能力

“训练”是个合成词,意指师训生练。在学生的写稿阶段,教者注重把学生的练笔行文与教师的点评训导有机结合起来,在对个别学生的点评训导中使其余学生皆受其益,这样能大面积地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如学生在念读“上集”文稿中四毛要求丁老师免了把试卷拿给家长签字时,先后换用了“恳求”、“请求”、“乞求”、“哀求”,在老师的训导下最后选用了“央求”,学生切实地经历了一个炼词的过程;当学生说三毛的特点就是头上长有三根毛,四毛就是头上长有四根毛时,教师则训导学生改说为三根头发和四根头发,让学生懂得用词准确还须表达得体。除了纠错式的点评训导外,教者还注意对学生进行一义多词的训练。如学生在比较三毛与四毛的体态时说一个长得瘦,一个长得胖,在教师的点拨启发下,同学们还先后说出了两字格的“瘦弱”和“健壮”、四字格的“面黄肌瘦”和“又白又胖”。这种一义多词的训练,丰富了同学们的词汇量,有效地提高了同学们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写与读结合,提高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好途径

作文的评改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一环。大多数的教师在学生作文完稿后仅要求其用默读的方式自改,而于老师在学生完成初稿后,不但让学生高声念读出来,而且还要求其感情朗读。如一生在念读丁老师生气地批评四毛的话语时语速过慢,教者马上说“你写得不错,可是读得太慢了。丁老师怒气未消,此时他说的话怎么会那么慢呢?”再如一生念读“下集”四毛劝慰妈妈不要再哭时声音过大,教者又指出:“你写得很好,但读的时候要想到四毛的心里也是很难过的呀,声音不能读得太大。”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很好地进行了感情朗读的训练。文稿写好后让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读不通不畅不适时便能发现问题并能主动自觉地修改。写文与读文的有机结合,这的确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四、一式与多法结合,让学生灵活多变地写作

作文指导最忌的就是指导成千篇一律的模式作文,而教者在作文指导中既进行基本方式的指导,又不囿于某一模式,而是注意让学生灵活而多变地进行创造性的写作。如编拟题目时,在学生提出的几个题目中教师肯定了《“66”变“99”》有新意,有悬念,但又不规定人人都得用此题,仍可灵活地自拟它题。又如作文的结构除作一般指导外,教师又强调指出,开头你认为怎样合适你就怎样写,结尾你认为怎样有意思就怎样结尾。正因如此,所以学生的作文开头既有用叙述式的,也有用设问式的等;作文的结尾既有用自然式的,也有用“三毛最后怎样了呢?我不用说你也会知道的了”收结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各人生活的感受又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学生的作文当然也应该是灵活而多变的了。

除以上特点外,笔者在这里想着重谈及的是于永正老师那一片热爱学生、赏识学生的诚挚之心。

让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指出:“善教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所谓“长善”,就是鼓励学生发扬其优点,从而激发他内在的发展潜能。我们熟知的教育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即是充分利用了教师的期待和赏识。的确,赏识每一位学生的长处,肯定他成长过程中的细微的进步,让他不断有成功的体验,这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于永正老师就是这样一位真诚地热爱学生和赏识学生的人,如果你是亲临现场听课的教师,你就会真切感触到在他的身上每时每刻都洋溢和流动着那浓浓的爱生之情——他面目慈祥,笑意常写在脸上;请学生发言时,常挨近学生,倾身侧耳聆听,不时地手抚其肩或轻拍其头,使学生能感触到他那无限的爱意和深情。这种对学生的热爱和赏识更多的是体现在他那亲切的话语中。让我们再一次地咀嚼和品味他对学生念读作文时的评价话语——

“重重地”这个词语用得好,把丁老师的心情表达出来了。如果我改作文的话,一定在“重重地”下面划三个红圈。这句话写得太真实了,真实就是美。

“写得好,感情体会多深啊!”

好极了,特别是后半部分写得多具体啊!

“小声道”应该换个什么词才能把四毛的心情表达出来?我相信你有这个本事。

这一连串的动作写得多形象啊!

你看,这话说得多好啊!“心情烦躁的他”,还有点外国文学味咧。

写得多细腻啊!

好极了,特别是后半部分写得多具体啊!你看,老师们都给你鼓掌了。就凭你后面一句的描写也该得100分。

好啊,我看你的本事不亚于托尔斯泰写《穷人》中的细节描写。

“笑盈盈地”,这个词用得好。你观察得多细啊!

这个句子描写得太真实了。

多有灵气的孩子,我一说她就知道该怎么读。

妙啊!妙啊!!(此时台下又响起一片掌声)你看,老师们又给你鼓掌了。

…………

听了这些激励性的话语,特别是把学生与托尔斯泰这样的文学泰斗相提并论时,获取如此之高的奖赏,我想,哪一位学生的心海都会荡起涟漪,涌起波澜的。是啊,人是需要让人赏识和鼓励的啊!于永正老师对此感悟尤深。请听他在《翘起大拇指》一文中的一段叙说——

我上中学时,我的语文老师在一篇作文后面批了这样两句:“有老舍风格。此文可以试投《中国青年报》。”就为了这两句话,我把作文在怀里揣了两天。如果写上四五句,非把作文揣烂在兜里不可。

我的这位老师从来不吝啬表扬,像春不吝啬她的雨,不吝啬她的风。他用表扬扬起我理想的帆,并把它鼓得饱饱的,不容你松弛。

同样,我也毫不吝啬地把表扬给了我的学生。

这就是于永正,他不但常常毫不吝啬地把表扬给了学生,而且常常用话语把最高的奖赏给了学生。

于永正老师值得我们学习的教育教学的技艺是多方面的。我想,首先要学的应当是他的这种热爱学生、赏识学生的真挚情感。当我们都能像他这样,毫不吝啬地把最高的奖赏给予学生的时候,当我们也由此而享受到被赏识者成功的喜悦和快乐的时候,我们才会真正地感到为人师者的幸福和快乐。


《特级教师于永正看图作文课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